8月15日,上海證券報第五版“城市與產業”欄目,以《“鳩茲”振翅——育產業、鏈資本、重科創的“蕪湖樣本”》為題,整版報道蕪湖,其中提到海螺作為蕪湖樣本,在國資引領、產融結合的核心價值。全文如下:

“鳩茲”振翅——育產業、鏈資本、重科創的“蕪湖樣本”
春秋時期,蕪湖江河湖泊眾多,《詩經》名句“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”中提到的雎鳩,大量在此棲息繁衍,故得“鳩茲”地名。
黃金水道穿城而過,長江文化、開放文化、徽文化在此交融——疊加長三角一體化、長江經濟帶、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優勢,蕪湖2024年經濟總量首次跨上5000億元臺階。
這座產業名城,孕育出5000億級的汽車首位產業,千億級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、智能家電、新材料產業;擁有奇瑞、海螺等3家千億級企業,20家百億級企業,2024年在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50強城市中居第25位。2025年上半年,蕪湖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95.62億元,同比增長6.4%。
“作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,蕪湖致力于打造全省第二座萬億之城,5000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。”蕪湖市委書記寧波表示。今年以來,蕪湖市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和動員,要求“擰緊發條,爭分奪秒”“打出新攻勢,跑出加速度”。
鍛國資引領之長板,補科創要素之短板,借資本市場之跳板——攜著高質量發展的密碼,蕪湖堅定走“產業+科創”之路,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。
國資開路:“一賣一遷一建”牽引產業培育路徑
奇瑞汽車智造一工廠沖壓車間內,一臺臺機械臂有節奏地揮舞,滿足多款車型幾十種參數的混合車型產線正加緊生產,現場焊花四濺,平均1分鐘下線一輛新車。
一輛車拉動一條產業鏈。目前,蕪湖集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2000多家,2024年汽車產量占安徽省的45.8%,汽車出口量占全省比重近80%。
厘清“產業名城”蕪湖的產業躍遷路徑,繞不開兩家國資背景的世界500強企業——奇瑞和海螺,以及“一賣一遷一建”的產業故事。
1996年,蕪湖市地方國資將白馬山水泥廠作價2億元“賣”給了海螺集團的前身寧國水泥廠,海螺集團將總部“遷”入蕪湖,用這2億元置換資金“建”了奇瑞汽車項目。
當時,位于蕪湖南郊的白馬山水泥廠是國家大中型水泥企業。在“小金山換大金山”的思路下,蕪湖以最大的誠意提供稅收優惠、戶籍指標、員工宿舍等服務,最終換來海螺集團的兼并“落戶”。2019年,海螺集團首次躋身世界500強榜單,成為安徽首批躋身世界500強的本土企業。
雖有政府支持,奇瑞的“造車夢”卻是在質疑聲中起步——一片荒草地,幾間舊工棚,一支幾十人的隊伍,要從自研發動機的“硬骨頭”做起。幾經沉浮,順勢而為的奇瑞汽車已成長為世界500強中年度躍升速度最快的車企,排名233位。
“蕪湖對汽車產業高度重視,一直將汽車作為主導產業來發展,從未動搖過。”蕪湖市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,“海螺集團改制成功后,奇瑞汲取了海螺發展的成功經驗,充分釋放了企業的活力。”
孵化兩家世界500強,蕪湖做對了什么?多位受訪人士認為,從海螺、奇瑞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,蕪湖地方國資尊重市場規則,選擇“退后一步”,讓企業“向前一步”。兩家企業的成長兼備“國有的體制,民營的機制,外企的管理”,通過龍頭企業引育優勢產業。
資本,是蕪湖企業發展騰飛的另一只翅膀。
“資本市場是海螺發展的加速器。”海螺集團總經理助理、董事會秘書方原對記者說,海螺水泥1997年赴港上市后快速發展,2002年在境內上市,2003年集團改制落地,構建了國有控股、員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結構,借助資本市場不斷壯大。

海螺集團白馬山水泥廠
聚焦主業多元化擴張,海螺集團的業務逐步覆蓋塑料制品、裝備制造、新型物流、環保產業等多個細分領域。今年1月,海螺材料科技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,成為海螺集團第4家上市公司。
拋光、打磨、噴涂、焊接,埃夫特制造交付中心內,關節靈活的工業機器人正在揮動“手臂”。“讓人人會用機器人,廠廠都裝機器人,家家都有機器人。”埃夫特董事長游瑋說。
以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埃夫特為產業龍頭,蕪湖已建成全國首個機器人產業發展集聚區,匯聚了酷哇、行健、奧一精機等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00多家。2024年,蕪湖市機器人產量2萬臺、占安徽省比重超60%,產值突破400億元,率先形成產業鏈集群式發展。
“一賣一遷一建”打造支柱產業,“無中生有”培育自主品牌。蕪湖的產業培育路徑不局限于外向型的招商引資,更以國有資本撬動杠桿,化“招商”為“育商”,聚力打造龍頭企業,堅持長期主義,逐步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系統工程。
資本探路:主動擁抱資本市場的多元打法
蕪湖港碼頭邊,一輛輛排列整齊的嶄新汽車正等待裝船,運往世界各地。素有“小上海”之稱的蕪湖,市場意識、開放意識先人一步。
映襯在資本市場上,“蕪湖板塊”羽翼漸豐。截至目前,蕪湖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已達30家,總量穩居安徽省第2位。其中,境外上市公司9家,居安徽省第1位。
頗具市場化意識的是,作為安徽省唯一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的城市,蕪湖提出圍繞“四新加一資”(新產業、新技術、新業態、新模式加資本市場)的經濟發展思路,全面整合產業、金融發展需求,加快推進企業上市進程,開展“啟航行動”“鯤鵬行動”“春苗行動”三個專項行動計劃。
“主動擁抱資本市場,像抓項目、抓招商一樣抓企業上市。”蕪湖市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提出。
——鏈主引領,國資加持孵化“上市集群”
“資本市場‘蕪湖板塊’的一個重要特征是,不少企業由龍頭鏈主領銜的生態圈孵化而來。上下游企業競相上市,國有資本大力支持,合力推進了產業的發展壯大。”多位受訪人士說。
以蕪湖新能源汽車為例,由奇瑞汽車生態圈孵化出的伯特利、瑞鵠模具、埃夫特,以及三聯鍛造、福賽科技等上市公司和今年6月遞表北交所的埃泰克等,同屬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。為推動集群式發展,蕪湖市投控集團下發20億元資金專門圍繞首位產業實施縱向與橫向并購。
埃夫特的前身,是專為奇瑞生產線研發工業機器人的奇瑞裝備。2014年,埃夫特脫離奇瑞體系開啟獨立運營,并得到國資背景的蕪湖遠大創投“加持”,2020年登陸科創板。
今年7月,蕪湖遠大創投將當地民營上市企業神劍股份收入囊中。蕪湖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該公司創始人家族因故轉讓控制權,為避免優質資產外流,蕪湖國資出手接盤,未來將積極投入資源,扶持這家龍頭企業做強做大。
敢投入、育生態、強企業是蕪湖國資的底層投資邏輯。蕪湖遠大創投董事長高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通過延伸產業鏈、聚焦戰新產業,蕪湖國資建立專業化、多元化的投資體制,有效對接市場需求,提升國有資產證券化率。”
——巧用杠桿,有效并購實現有力轉型
一根導體可“上天入海”。5G通信連接器、AI算力連接線、半導體材料、供應國產大飛機的碳剎車預制體……在楚江集團總部展廳,各類工業產品琳瑯滿目。從銅基材料起家,到應用于航天航空的碳纖維復合材料,楚江集團以“并購強鏈、協同拓局”戰略,不斷突破成長邊界。
“破內卷必須要創新,即便是傳統產業,也要常做常新。”楚江集團董事長姜純告訴記者,“借助資本市場,聚焦銅加工主業,公司正往高精尖領域不斷拓展。”
2024年營收重回百億元的三只松鼠,今年陸續收購愛折扣、致養食品等企業,并啟動港交所上市進程。公司董事長章燎原說,通過全產業鏈收購,三只松鼠逐漸從“賣堅果”走向“賣所有”,開啟向綜合零售服務商的轉型之路。
數據顯示,2017年以來,蕪湖8家上市公司實施再融資,融資總額252.2億元;股權融資421起,融資金額336.8億元。集聚資金要素、暢通資本循環,有效并購助力蕪湖上市公司實現有力轉型。
——多點開花,積極境外融資擁抱全球
1997年海螺水泥在港股上市,境外融資規模8.23億港元,開啟資本市場“蕪湖板塊”嶄新一頁。目前,海螺集團4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在港股上市。
為何選擇在港股上市?“一是資金,二是觀念。境外上市助推海螺與國際接軌,發揮市場經濟效應,也為當時國有企業改制的關鍵問題提供創新思路。”方原說。
啟動港股上市進程的奇瑞汽車,有望成為港股近年來規模最大的IPO車企。對奇瑞來說,在港股上市:一是利用國際化平臺吸引全球資本,提升估值溢價;二是通過ESG建設提升企業管理水平,強化品牌形象,助力海外市場突破。
美股市場上,主營智能換電技術的蕪湖企業——優升新能源在2023年登陸納斯達克,鑫旭新材、勤惠科技相繼遞交美股上市IPO。
目前蕪湖在審企業中,擬境外上市企業5家,比例超83%;已上市企業中,境外市場占比近三成。
“作為重要口岸,蕪湖開放包容、跨境貿易發達,當地企業出海占比高、國際化部署早、資本運作模式成熟等因素,或是蕪湖境外融資活躍的主要原因。”蕪湖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說。
用市場邏輯謀事、借資本力量做事。“蕪湖板塊”上市公司通過鏈主引領打造產業生態、通過并購重組強化延鏈補鏈、通過國際市場開拓多元增長點,努力實現創新驅動與轉型升級。
科技鋪路:因地制宜的“產科融合”模式
蕪湖市奮力打造的“六個之城”中,“創新之城”居首。2024年,蕪湖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61.8%,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80.5%;在國家創新型城市(不含直轄市)排名中,蕪湖位列第22位,過去三年累計進位10位,成為長三角進位最快的城市。
創新進階來之不易。客觀現實是,與“科教之城”合肥相比,蕪湖缺乏高能級的大學大院大所,在原始創新、基礎創新方面先天不足,科創資源分布相對薄弱。
如何補短板?蕪湖市委書記寧波表示:“我們立足扎實的制造業基礎,堅持走‘產業+科創’路子,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創新引領作用,大力孵化科創企業、引育創新人才、轉化科技成果。”
——沿“鏈”下蛋,支持龍頭企業成為創新主體
“依托自身制造業基礎和產業優勢,支持鏈主企業牽頭創新聯合體,激發企業自主研發意識,讓更多科技成果沿‘鏈’下蛋。”蕪湖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稱。
今年6月舉行的第七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,埃夫特牽頭組建的長三角機器人高速高精技術創新聯合體發布。長信科技、中電科鉆石飛機等行業龍頭企業分別牽頭組建了其他8家市級創新聯合體。
2024年底,奇瑞推出開放創新平臺“開陽實驗室”,整合全球創新資源,聚焦顛覆式技術突破,推動中國汽車產業走向世界前沿。“奇瑞出錢、出人、出訂單,支持各種創新創業團隊從0到1的原始創新,支持創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。”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說。
“產科融合”的打法,強調從制度機制層面推動科技企業規模的持續壯大。“招引一批、儲備一批、服務一批、提升一批”,蕪湖始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,把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集中,從創新政策、平臺搭建、人才引育到融資支持,構建起全鏈條的為企服務體系。
2024年,由安徽省內外高校科研人員組成的“科技副總”隊伍被選派到埃夫特、溜溜果園、舜富精密等公司中。“蕪湖設立了技術經理人制度,常態化進行產學研對接,并選派37名‘科技副總’到企業服務,摸排技術需求。”蕪湖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。
——鏈接全球,打造科技創新“強磁場”
以“鳩茲科創灣”建設為旗幟性抓手,蕪湖推動企業開放式創新和園區生態集聚式創新協同發展。當前,“鳩茲科創灣”正向全球招募合伙人,鏈接全球創新資源,打造“近悅遠來”的創新生態。
“鳩茲科創灣”相關負責人說:“依托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創新資源,科創灣積極加強與合肥‘科大硅谷’、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、上海張江科學城等科創園區聯動,推進蕪湖產業創新中心等‘科創飛地’建設。”
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、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及低空經濟、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,截至目前,“鳩茲科創灣”已有灣谷科技園、智算經濟產業園等10個園區投入運營,8個園區加快建設,入駐科技型企業近400家。
“為配合科創灣平臺的打造,蕪湖特別組建了3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,由市科創集團負責運營管理。”蕪湖市科創集團副總經理張宏介紹,面向優質科技成果、高科技項目和創新型企業,科創母基金采用“母子基金”聯動的運作模式進行“直投”“跟投”,鼓勵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。
以產業鏈帶動創新鏈,蕪湖始終將著力點放在先進制造業上——首位產業做大做強,機器人產業提能升級,低空經濟振翅高飛,數字經濟集聚發展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蕪湖初步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“政產學研金服用”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。
蕪湖,這座枕江而興的皖江之城,正以科創為楫、以開放為帆,在高質量發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。